共同的瓶頸與困境,在沖擊“全球鋼鐵第一板塊”——亞洲市場的同時,也正促進彼此間的共同語言:尋找對應的話語權。
“東亞作為全球鋼材生產最大的聚集區,對全球鋼鐵和經濟都產生重大影響,中日韓三國鋼企之間,不應僅是競爭,更應該在產業領域加強深度合作?!?月26日,寶鋼集團董事長徐樂江在“2011亞洲鋼鐵論壇”上這樣表示。
據國際鋼協統計數據顯示,2010年亞洲地區粗鋼產量為88119.7萬噸,而世界66個國家和地區粗鋼產量合計139545.9萬噸,即亞洲地區的鋼產量占比高達63.1%。其中中國、日本、印度、韓國的粗鋼產量排名均位列世界前十。
但亞洲板塊作為不折不扣的“全球最大鋼鐵生產基地”,巨大產量卻并沒有帶來相應的話語權,尤其是在鐵礦石、焦煤等原料上,普遍存在較高的對外依存度,在國際價格談判中處于不利,并飽受高成本價格之苦。
以中國為例,2011年上半年,我國共進口鐵礦石33425萬噸,同比增加2497萬噸,增長8.1%,采購價格則同比上漲37.4%。為此,中國為購買上半年的鐵礦石共支付外匯537.77億美元,同比增加192.93億美元,增長56%。
同樣的困境橫亙在日韓鋼鐵業面前。專家表示:“雖然日韓鋼鐵企業此前因為產品偏高端,受到原料波動影響較小,但現在壓力也很大?!?
“中國鋼鐵業對鐵礦石和焦煤的對外依存度分別為65%和7%,而在日本和韓國,這兩大原材料的對外依存度幾乎是100%?!彼f。
26日當天,韓國現代制鐵副社長Soog Yoon Soon也發出呼吁:“中日韓三國的鋼鐵企業,應該共同聯合,控制鐵礦石等原材料價格的快速增長,也要實現定期交流,商討如何防止彼此之間的貿易糾紛?!?
因為,除了原材料話語權上的共同困境,亞洲各國鋼鐵業之間的進出口貿易也比較活躍。今年上半年,我國共進口鋼材803.31萬噸,其中從日本、韓國進口的鋼材量占總進口量的73%;同期,我國鋼材出口2432.58萬噸,其中對韓國出口占總量的23.05%,為各出口國之最。
不過,三方對于如何實現抱團式合作,尚未形成明確議案。寶鋼經濟與管理研究院院長吳東鷹表示:“作為同在一個區域的參與者,其中很重要的一項‘合作’,應該是鋼企都遵循市場規則,彼此間不惡性競爭?!?
鋼鐵專家、北京科技大學冶金學院教授許中波說:“如上世紀70年代歐洲鋼鐵業形成聯盟,是在一個最壞的時代。這需要時機,也需要有一個非政府組織地來推動。在具體的議題上,首先當然是怎樣在鐵礦石和焦煤上贏得更多話語權,以及在鋼鐵業環保、減排領域的交流?!?
不過他認為,在中國鋼鐵業自身狀態起伏不定的現階段,三方協調的實質達成還有待時日。